各有关单位:
为了更好地推动电力行业开展对外交流、对外贸易、利用外资、引进先进技术等多种形式的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和实施“走出去”战略,依据《中关村智能电力产业技术联盟章程》及《中关村智能电力产业技术联盟分支机构管理办法》等文件有关规定,经中关村智能电力产业技术联盟(以下简称“联盟”)第二届理事会审议,联盟拟筹建“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委员会”。
现面向行业征集工作委员会委员,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征集范围
国际组织、出海企业及电力公司国际部(兼任海外公司负责人的优先)、中电联国际部、高校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及管理人员等。
二、工作委员会工作方向
(一)国际会议
1.会议承接:重点承接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电力行业会议的组织和举办,提升中国在电力领域的影响力;
2.策划执行:针对电力行业的前沿技术与发展趋势、国际电力领域实际问题,分析设定会议主题,策划组织高水平会议内容,并确保执行落地,推动国际合作与技术交流;
3.合作拓展:利用会议平台,促成各国在电力工程、技术开发等方面的合作项目,为中国企业拓展国际市场提供机会。
(二)国际技术人才认证
1.体系建设:基于国际电力技术领域的技能发展要求,开发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特色人才认证体系,包括认证流程、考核标准等;
2.教育培训:围绕认证体系,构建融合国际先进理念与本土特色的技术人才教学体系,组织国际化的培训课程,提高国内电力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3.资质互认:落实国际人才队伍建设相关要求,建立与国际组织的合作关系,加快推动人才资质国际互认。
(三)国标技术标准
1.标准制定: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研究、制定及修订过程,确保国内企业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
2.标准互认:争取中国标准在国际合作中的话语权,进行国内外技术规范的对比分析,推动国内标准与国际标准的接轨,促进形成中国牵头的“一带一路”电力国际合作的标准及规范指南互认体系建设;
3.培训支持:提供国际电力行业标准的培训与技术支持,助力国内企业走出去。
(四)国际考察与交流活动
1.项目考察:与电力行业热点区域和领先机构组织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开发特色项目,并组织考察活动,提升行业参与度与影响力;
2.市场策研:定期对目标海外市场进行调研,分析市场需求、政策环境、技术壁垒和法规要求等,出具权威性报告;
3.合作交流:搭建中外电力行业交流合作桥梁,促成实质性合作意向并建立长期关系,实现技术与资源的共享互补;聚焦考察成果的整合与转化,利用多种渠道广泛传播,推动本土经验国际化,提升中国电力行业在全球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引领行业的国际化发展潮流。
(五)国际技术知识服务
1.资源整合:打通多源情报收集渠道,建立电力行业多项技术领域知识库、专家库。通过定期对这些内容进行严谨的更新与发布,为电力行业的发展提供精准、专业且具时效性的技术信息支撑,助力企业、科研机构及从业者把握行业动态,推动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
2.国际培训:根据国内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实际需求,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多元化地开发具有针对性的培训课程;
3.技术咨询:结合国内外电力行业实际需求,发挥行业平台优势,整合行业优质资源,承接相关国际化咨询项目。
三、申请条件
(一)从事电力能源领域相关工作,具有丰富的对外合作经验、实际需求和资源的专家,熟悉电力能源行业国际发展现状,了解其发展趋势,能够积极为电力能源行业国际化发展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二)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理论素养和高度的责任感、事业心,热爱电力事业、热心行业工作;
(三)具有丰富的对外合作项目经验,或了解海外市场情况、前沿技术发展,或在海外具有较广的人脉资源,或在相关国际组织内担任职务,愿意参与行业工作的;
(四)身体健康,年龄原则上不超过65周岁(院士不限)。
四、申请方式
(一)请有意向参与工作委员会的单位和专家如实填写 《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委员会委员推荐表》(详见附件1);
(二)请推荐单位在推荐表指定位置签署意见,并加盖单位签章,申请人工作单位与推荐单位签章应一致;
(三)请于3月15日前,将推荐表 Word 版、盖章扫描版以及本人正面免冠2寸彩色照片电子版发送至联系邮箱(邮箱主题为: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委员会-单位简称-申请人姓名);
(四)工作委员会筹委会将根据有关规定对委员候选人进行综合评议,确定工作委员会第一届委员名单,并报送联盟理事会予以审批。
五、联系方式
中关村智能电力产业技术联盟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委员会筹委会
联系人:刘秦桢
手 机:18200785045
邮 箱:liuqinzhen@eptc.org.cn
点击下载通知文件
关于征集中关村智能电力产业技术联盟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委员会委员的通知
附件:
中关村智能电力产业技术联盟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委员会委员推荐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