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有关单位:
在全球能源结构深度变革与数字技术加速渗透的新阶段,智能化技术正成为驱动电力生产领域高效升级的核心力量。为把握智能技术与发电产业融合创新机遇,推动智能算法、数字孪生等前沿技术在火电、水电、核电、新能源发电等生产系统及配套环节的深度应用,经中关村智能电力产业技术联盟第二届理事会审议通过,联盟拟筹建“中关村智能电力产业技术联盟智能发电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专委会)。
现在面向行业征集专委会委员,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征集范围
从事智能发电相关的电力生产运行单位、科研院所、行政主管部门、高等院校、社会团体以及设备制造商、软件开发商、系统集成与运营商、能源服务公司等“产学研用”单位的专家、学者、技术管理人员。
二、专委会技术方向
(一)开展行业研究与技术创新:聚焦火电、水电、核电、可再生能源发电领域的智能技术瓶颈(如多能互补优化、灵活运行控制、设备智能诊断、数字孪生应用等),搭建产学研联合攻关平台,针对不同类型发电厂的智能化需求和关键问题,开展智能发电装备与系统自主化、多能互补与灵活调控技术、数字孪生与工业大脑建设等专项技术研究,推动 AI 在发电预测、运行优化、智能控制、状态检修、安全管理等领域的创新应用,推动“规划设计-设备制造-建设运维-退役回收”全生命周期的电力产业智能化统一数字底座建设。
(二)推动成果转化与应用:建立“AI + 智能发电”技术成果转化服务机制,重点推广发电厂(火/水/核/可再生)全流程智能建造与运维平台、发电-电网智能互动与调峰调频技术,以及终端服务(区域能源管理、虚拟电厂、绿色微网、用户侧多能互补等)等技术成果转化,提供技术验证、工程示范、产学研合作等支持,加速 AI 技术在发电领域的规模化、商业化落地。
(三)整合产业生态资源:构建智能发电技术需求清单与成果转化平台,推动关键技术联合攻关(如国产化PLC、工业软件)、核心装备国产化批量应用(如智能巡检机器人、储能变流器);探索“数据增值服务+订阅制运维”“共享储能+按效付费”等新型商业模式,结合绿色金融工具,建设智能化项目经济性评估平台;主导或参与制定智能发电领域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如智能电厂建设标准、AI控制算法性能评价体系、安全要求等),推动技术成果规模化复制,提升我国在智能发电领域的国际话语权;打造“智能发电+新型电力系统”标杆项目(如零碳电厂、风光储氢多能互补基地),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技术-产业-效益”示范案例,引领行业智能化转型方向。
三、申请条件
(一)从事智能发电相关工作,在相关领域具有较高理论水平、技术能力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或在行业内具有一定影响力与知名度,熟悉本领域国内外发展现状与趋势,能够为专委会工作提供专业性指导与建设性意见;
(二)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理论素养和高度的责任感、事业心,热爱电力事业、热心行业工作;
(三)具有创新精神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四)具有中、高级专业技术职称或相应业务水平,至少有5年以上专业工作经历,实践经验丰富;
(五)所在单位具备一定行业代表性与影响力,能对专委会工作给予相应支持与配合。
四、申请方式
(一)请有意向参与专委会的单位和专家如实填写《中关村智能电力产业技术联盟智能发电专业委员会委员推荐表》(详见附件);
(二)推荐单位在推荐表指定位置签署意见,并加盖单位签章,申请人工作单位与推荐单位签章应一致;
(三)请于12月10日前,将推荐表Word版、盖章扫描版以及本人正面免冠2寸彩色照片电子版发送至联系邮箱(邮箱主题为:智能发电专业委员会-单位简称-申请人姓名);
(四)专委会筹委会将根据有关规定对委员候选人进行综合评议,确定专委会第一届委员名单,并报送联盟理事会审批。
五、联系方式
中关村智能电力产业技术联盟智能发电专业委员会筹委会
联 系 人:陈华燕
联系方式:15602900585
邮 箱:chenhuayan@eptc.org.cn
点击下载通知文件
关于征集中关村智能电力产业技术联盟智能发电专业委员会委员的通知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