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30—31日,2025年电力电缆技术发展大会在杭州成功召开。本次大会由中关村智能电力产业技术联盟、EPTC电力技术协作平台、中国电力技术协同创新平台主办,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杭州供电公司、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电缆分公司、杭州市电力学会协办,中能国研(北京)电力科学研究院和电力电缆及附件专业委员会承办。大会得到浙江万马股份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

本次大会以“数智赋能 可靠高效 创享未来”为主题,设置主旨论坛及三大平行专题论坛——数智化运维技术、可靠性提升技术、电缆工程施工管理技术,并安排参观交流与展览展示等环节。会议聚焦电力电缆技术的创新与发展,深入探讨能源转型背景下行业的新技术、新应用与未来趋势。来自电网企业、科研机构、设计院、高等院校,以及电缆装备制造、设备检测、软硬件研发等企业的400余位代表参会。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首席专家
EPTC电力电缆及附件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赵健康
10月30日上午的主旨论坛由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首席专家、EPTC电力电缆及附件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赵健康主持。中关村智能电力产业技术联盟副理事长刘晓玲、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杭州供电公司总经理朱炯和浙江万马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徐兰芝出席会议并分别发表致辞。

中关村智能电力产业技术联盟副理事长 刘晓玲
中关村智能电力产业技术联盟副理事长刘晓玲在致辞中回顾了电缆专委会十余年的发展历程,重点介绍了专委会在技术交流、人才培养、标准制定和行业报告编制等方面取得的成果,包括组建多个专项工作组、开展系列培训活动及编制多本专业教材与行业报告。她还介绍了中关村智能电力产业技术联盟整体发展情况,目前已成立的21个专委会,在输、变、配等领域发挥着重要支撑作用。最后她强调,新时代背景下应积极把握机遇,通过持续创新与深化合作,推动电力电缆技术实现新跨越,为构建新型能源体系贡献更多智慧与方案。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杭州供电公司总经理 朱炯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杭州供电公司总经理朱炯在致辞中强调,电力电缆是国民经济的“血管”与“神经”,并系统回顾了其发展历程。他指出,电力电缆有力支撑了城市电网与经济社会的深度融合。在杭州,从“西湖时代”迈向“钱塘江时代”,电缆网络持续升级,目前已建成全国规模最大的电力电缆基础网架——全域高压电缆超2700公里,配网电缆化率达到98%,供电可靠率位居全国首位。他还提到,我国电力电缆行业在超高压、超导等领域实现多项重大突破,国网杭州供电公司电缆专业历经四十年发展,创新打造了超大城市电缆精益化管理示范,完成了多项全国首次工程实践,并成功入选国家电网“高压电缆管理卓越示范城市”。最后,他呼吁进一步深化产学研用协同,聚力科技创新,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杭州样板”与“杭电方案”。

浙江万马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徐兰芝
浙江万马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徐兰芝在致辞中指出,电力电缆作为能源传输的“生命主动脉”,正迎来能源转型与科技革命带来的历史性机遇。她介绍,万马股份在超高压电缆、高压绝缘料等领域取得重要突破,特别是110kV/220kV高压绝缘料成功实现国产化替代,有力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与此同时,也在积极推进数字化转型升级,已构建起行业领先的数字化管理平台。她表示,本次大会内容涉及海缆技术、新材料研发技术、数智化运维技术、智能施工技术等,将有效促进行业交流合作,共同推动电缆行业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为构建现代能源体系贡献行业力量。
主旨报告
聚焦数智赋能,推动电缆技术新跨越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设备部 曹俊平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设备部曹俊平作了题为“精益护航 数智赋能,电缆专业高质量发展实践”的报告,围绕国家电网高压电缆专业的高质量发展,系统推进电缆运行可靠性提升、业务数字化赋能及新技术研究应用。通过夯实本质安全、强化设备源头管控、完善标准体系与应急处置机制,深化精益运维;依托PMS3.0构建微应用群,推动智能巡检与集中监控转型;积极研发国产高端电缆、超导电缆、环保聚丙烯电缆等关键技术,提升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多项举措有效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支撑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与能源转型战略。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冯宾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冯宾在题为“复杂海洋环境下高压海底电缆风险分析与工程实践”的报告中,系统阐述了高压海底电缆在复杂海洋环境中面临的关键风险及应对实践。报告全面梳理了全球及国内高压海缆的应用现状,深入剖析了包括锚害、腐蚀和悬空在内的多类运行风险,创新性提出“人巡+智巡+联巡”综合运维体系。通过试验模拟揭示了保护结构的失效机理,总结了悬空防护与结构修复等关键技术,并针对当前海缆运维在状态诊断与风险监测等领域面临的挑战提出未来研究方向,为提升海缆运行安全性与可靠性提供了重要参考。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杭州供电公司
电缆运检中心主任 赵明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杭州供电公司电缆运检中心主任赵明在题为“打造超大城市电缆精益示范支撑杭州高可靠性保供”的报告中,系统介绍了杭州供电公司在超大城市电缆精益管理方面的创新探索与实践成果。面对电缆规模快速增长、设备老化风险加剧及安全防御压力持续增大等多重挑战,公司聚焦专业模式重构、技术体系升级、本质安全强化、数智系统赋能和专业队伍建设五大方向,构建起覆盖全链条的电缆精益管理体系。通过推进属地协同机制、智能巡检应用、隐患综合治理与数字化平台建设等一系列举措,公司成功实现亚运会保电“零闪动”目标,供电可靠性提升至99.999%,故障修复效率显著提高,为超大城市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可靠的电力支撑。

怀柔实验室副教授 张勇杰
怀柔实验室副教授张勇杰作了题为“超高压电缆基料研发现状、挑战与展望”的报告,深入分析了我国超高压电缆基料研发面临的卡脖子问题,介绍了自主电缆基料合成制备技术的最新突破,展望了实现超高压电缆基料自主可控的技术路径,为推动行业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了重要思路。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科学技术研究院
新型电力系统中心主任 常勇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科学技术研究院新型电力系统中心主任常勇在题为“海上风电直流技术发展及三峡集团探索实践”的报告中,系统阐述了海上风电开发趋势、实践成果与未来技术展望。面对海上风电不断向深远海、规模化发展的趋势,三峡集团积极攻关直流送出关键技术,依托如东、青洲、青岛等柔性直流工程实践,创新研发了DRU整流、高子模块电压换流阀、盈余功率调控及海缆动态载流量提升等核心技术与装备,有效降低了系统损耗与建设成本,提升了输电效率与运行可靠性,为我国海上风电大规模、远距离安全高效送出提供了重要的工程实践与技术支撑。

浙江万马电缆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陆正荣
浙江万马电缆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陆正荣在题为“智能防护电力电缆技术探讨”的报告中,系统阐述了从故障分析到全流程防护提升的技术路径。报告基于电缆安装敷设与运行故障的成因分析,提出构建“事前-事中-事后”三位一体的综合防护体系:事前通过尼龙护套增强机械防护,事中引入智能预警实现运行防护,事后强化阻燃防火能力,从而全面提升电缆运行安全水平。在机械防护方面,通过优化尼龙材料性能与电缆结构设计,并结合从模拟至实景的系列试验,验证了其优异的抗机械损伤能力;在智能预警方面,构建了温度、振动、应变三维度融合的全线路全天候监测体系,并通过多项工程实践,展现了其在实时预警与精准防护方面的显著成效。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EPTC电力电缆及附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姜芸

国网陕西省电力公司西安供电公司
EPTC电力电缆及附件专业委员会委员 郑建康
下午的主旨论坛由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EPTC电力电缆及附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姜芸与国网陕西省电力公司西安供电公司、EPTC电力电缆及附件专业委员会委员郑建康共同主持。

西安交通大学教授 李建英
西安交通大学教授李建英作了题为“动态交联聚乙烯类玻璃体:高性能绝缘材料的新探索”的报告,介绍了高压直流电缆绝缘材料是电缆技术的研究热点。交联聚乙烯因交联副产物等原因导致空间电荷积聚,而热塑性材料可能欠缺足够的热机械强度。本研究提出动态交联聚乙烯类玻璃体(DTPE)作为潜在的新一代绝缘材料。由于独特的动态硫酯网络,DTPE加工时为热塑性而服役时为热固性,具有抗蠕变特性并可有效抑制空间电荷。DTPE表现出优异的介电性能、热稳定性和可再加工性,可为高性能 HVDC电缆绝缘提供新方案。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 尹毅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尹毅在题为“高压直流电缆中、长时间尺度的状态评价方法初探”的报告中指出,在海上风电等大容量、远距离、高效率电能传输需求的推动下,高压及超高压挤包绝缘直流电缆需求持续增长。尽管当前研究类、开发类试验以及型式与预鉴定试验可在相当程度上保障电缆的短期与长期可靠性,但在中长时间尺度下,受直流电场中空间电荷效应以及电导率受电场与温度梯度调制的复杂影响,电缆状态评估在基础理论与工程实践层面仍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给运行维护带来显著不确定性。报告从电缆在运行中因上述因素引发的微观—介观缺陷演化过程及其伴生现象出发,为构建高压直流电缆中长期状态评价方法与技术体系提供了理论与实验基础。

杭州巨骐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江喜山
杭州巨骐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喜山作了题为“高压电缆综合智能监测实践与应用”的报告,报告首先分析了当前高压电缆智能监测的紧迫背景与核心需求,重点介绍了公司在综合智能监测方面的技术创新与实现路径,包括人工智能、低空经济、具身智能等前沿技术与能源电力领域的深度融合探索。通过多个实际应用案例,具体展示了该技术体系在提升电缆线路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运行水平方面的显著成效,为行业提供了可借鉴的智能监测解决方案。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
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黄寅茂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黄寅茂在题为“阳江三山岛海上风电柔直输电工程海缆工程设计实践分享”的报告中,系统介绍了该工程的海缆设计理念、施工方案与关键技术实践。报告重点围绕海缆选型分析、敷设保护设计与整体施工规划等核心环节展开,详细阐释了工程设计中的创新亮点,并基于项目实践经验,就海上风电柔直输电工程中相关技术难点与解决方案。

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任志刚
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任志刚作了题为“高压电缆缓冲层烧蚀缺陷防治技术典型经验分享”的报告,针对高压电缆缓冲层烧蚀缺陷高发、修复困难等问题,国网北京公司系统揭示了“电化学腐蚀+径向电流局部集中”的烧蚀机理,创新提出以特征气体(乙烯)检测为核心的精确定位与五级诊断方法,准确率接近100%。同步开发硅油基、硅橡胶基及离子型修复材料与工艺,实现缺陷高效修复并在多省市推广应用,牵头制定国际标准,显著提升电缆运维安全水平。

上海电缆研究所有限公司正高级工程师 徐晓峰
上海电缆研究所有限公司正高级工程师徐晓峰本次演讲围绕GB/T 11017—2024标准的修订内容展开,重点介绍了额定电压66kV和110kV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及其附件的技术更新。标准首次纳入66kV等级,扩展了适用范围,并针对电缆结构(如导体、绝缘、缓冲层、金属套和外护套)提出了更详细的要求,附件部分强化了GIS终端和户外终端的试验要求,新增透水试验、外护套吸水试验等评估方法。还探讨了电缆与附件的兼容性、线路附属设施的标准化需求,以及未来更高电压等级电缆标准的制定方向,为行业技术升级和安全应用提供指导。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曹京荥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曹京荥作了题为“高压电缆接地系统回路电阻带电检测、在线监测技术及工程应用”的报告,面对高压电缆接地系统故障高发的挑战,国网江苏公司深入剖析单端接地与交叉互联系统故障机理,研发了基于“直流注入”与“异频耦合”的接地回路电阻带电检测技术及配套装备,建立了毫欧级现场检测判据。同时,开发了可监测回路电阻、感应电压等多参数的在线监测系统,实现缺陷精准预警,并在试点应用中成功发现多起隐患,为提升电缆接地系统运维可靠性提供了有效技术支撑。
三大专题技术论坛
创新引领,赋能电缆智慧未来



10月31日,三场专题技术论坛同期举行,来自电力电缆领域的30余位专家学者分别围绕数智化运维技术、可靠性提升技术、电缆工程施工管理三大专业方向,并就无人化巡视、集中监控、在线监测、数字化巡检、缓冲层烧蚀修复、发热特性监测、故障定位、隐患识别、智能化施工、源头管控、工艺智能识别、新型连接工艺等热点议题进行深入探讨、互动交流,共同分享电缆技术的前沿发展与创新成果,推动电缆运维模式转型升级,提升电缆运行可靠性,推动了电缆工程施工向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参观交流






会后,与会代表前往浙江万马股份有限公司进行实地考察,展区充分展现了行业头部企业在打破国外技术垄断、推动产业链自主可控方面的示范引领作用,为电缆行业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范例。
展览展示







本届大会设置电缆技术创新成果及装备展览展示区,采用实物展示、装备路演、展板展示和视频联播等多种形式,全面展示电缆行业的新技术、新材料和新设备。
本次大会汇聚了行业权威专家和一线技术骨干,通过深入的技术交流和案例分享,全面展示了电力电缆技术在数智化转型、可靠性提升、工程施工管理等领域的创新成果与实践经验。为促进行业协同创新、推动电缆技术高质量发展搭建了重要平台,将为构建现代能源体系和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注入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