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11月5日,天津滨海供电公司应用自主研发的分布式新能源智能调控平台,对供区内已并网的分布式新能源场站开展发电功率预测,并基于相关数据完成了其中37座10千伏及以上分布式新能源场站的涉网性能提升计划制订工作。
作为天津市新能源发展的核心承载区域,滨海新区近年来分布式新能源发展迅速。截至目前,滨海新区新能源装机容量已突破495.97万千瓦,在推动能源结构绿色低碳转型、助力“双碳”目标落地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分布式新能源电源大规模集中并网,其波动性给电网调度和电力电量平衡带来了一定挑战。
如何在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前提下,最大化释放新能源发电潜力?滨海供电公司将此作为一项重要课题,于2022年8月成立“新能源智慧调控”创新攻关小组,聚焦分布式新能源调控的核心需求——精准掌握场站运行信息、破解新能源发电“靠天吃饭”的特性制约,启动新能源智能调控平台的研发工作。
小组成员需要结合当地有源配电网的电压、电流等实时运行数据开展分析,进一步提升新能源发电功率预测精准度和有源配电网的运行状态感知水平。但当地分布式新能源电源接入点分散且数量较多,受通信方式限制,其运行信息采集度不高,导致供区有源配电网的运行状态透明度不足,无法满足小组成员的数据分析需求。对此,他们开展了多轮技术尝试与验证,最终借助人工智能算法,结合供区配电网的全量实时量测数据,通过插值拟合与分级自适应匹配的方法,实现了对供区有源配电网各节点运行数据的精准抓取。基于这些数据,小组成员完成供区有源配电网的状态感知分析和风险评估工作,为平台后续功能落地打下可靠的数据基础。针对分布式新能源场站普遍存在的天气预测能力不足、发电预测精度不足等问题,攻关小组与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合作,将遥感卫星和地面观测获取的云层数据作为核心数据源,构建了全新的天气预测模型,实现了更小区域、更精准的气象预测。
2024年,集电网、客户、气象等数据于一体的新能源智能调控平台正式上线,并陆续接入了滨海供电公司供区内已并网的分布式新能源场站相关运行数据。基于低成本无线通道技术,调控运行专业员工可实时监测这些分布式新能源场站的运行状态。一旦分布式光伏台区出现反向重过载、过电压等风险,该平台能第一时间发出告警。借助该平台,调控运行专业员工还可远程对有源配电网执行精准调控操作,及时消除相关风险隐患,保障分布式新能源场站可靠运行。
目前,依托新能源智能调控平台,滨海供电公司供区内分布式新能源利用率稳定保持在100%。该平台还在东丽供电公司、城南供电公司等单位试点应用,相关成果获得省部级及以上奖励6项。